首页

黑冰女王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8 10:18:42 作者: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百鸟翔集图” 浏览量:75187

  中新社呼和浩特5月27日电 题: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百鸟翔集图”

  中新社记者 张玮

  5月下旬,数十万只候鸟掠过额尔古纳河上空,飞越中俄边境线,一路向北飞向西伯利亚。

  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有3条穿过内蒙古,其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每到春夏季,这条候鸟迁徙线沿途“处处闻啼鸟”,宛若一幅“百鸟翔集图”。

4月14日,内蒙古额尔古纳,赤麻鸭正准备振翅高飞。 闫立新 摄

  据监测,截至目前,在内蒙古越冬的水鸟达16万余只,涵盖6目8科26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赤麻鸭,越冬种群数量达13.2万只,占全球赤麻鸭总数的60%以上。

  成群的鸿雁排着整齐的“人”字形队列翱翔;赤麻鸭在浅水区悠闲地游弋;优雅的绿头鸭、鸬鹚或低头觅食,或舒展双翅……5月中旬起,额尔古纳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

  额尔古纳湿地是中国保持原状态最完好、面积较大的湿地。每年春季,大量候鸟从鄱阳湖、洞庭湖一带的南方湿地逐渐向北迁徙,沿着额尔古纳河向北飞出国门。

4月17日,内蒙古额尔古纳,绿头鸭在水中悠闲休憩。 闫立新 摄

  监测数据显示,额尔古纳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每年在这里停留、繁殖栖息的鸟类约达2000万只。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57岁的牧民包斯琴巴图是在保护区所在的毛仁塔拉草原上长大的。20世纪90年代,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包斯琴巴图做起了巡护志愿者。“生态越来越好,鸟儿越来越多了。”

3月28日,内蒙古科右中旗,小天鹅结伴在湖边漫步。 毕力格 摄

  2024年,保护区引进“科尔沁”智慧管理平台,用一个“大脑”支配28个“眼线”和“触角”。“智慧平台观测结合人工巡护,定位更高效精准,对候鸟栖息的干扰也能最小化。”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高文华介绍说。

  2025年春季迁徙季,保护区监测鸟类数量达19万余只,较去年同期增长124.5%。其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名录的青头潜鸭数量最大集群达20余只,“鸟中大熊猫”东方白鹳也在这里筑巢繁育。(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小番茄大丰收 中国农业技术让肯尼亚农户笑开颜

“我一直想念四川,想念大熊猫。”再忆起8年前,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做“铲屎官”的志愿者经历,巴西圣卡塔琳娜州国际关系厅厅长朱利亚诺·弗罗纳难掩愉悦心情。

两万余选手角逐宜昌马拉松

白皮书提到,中国充分发挥市场融资机制在农村公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十年来,全国累计使用各类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约8000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发展。

“天网2024”行动正式启动

论坛汇聚来自中国、东南亚以及其他多国的500多位僧众、学者代表,以及澳大利亚佛教社区成员和其他信仰的代表,旨在促进学术交流、艺术文化交流和跨宗教合作与理解。

近代海派服饰文化展在沪揭幕 多形式呈现近代上海服饰之美

汪文斌:亚吉铁路是东非地区首条标准轨距跨国电气化铁路,也是中国同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建成以来,为当地提供就业超过5.5万人次,极大促进了两国互联互通水平,也为埃、吉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美媒称王毅将访美 中美新一波高层接触来了?

随着经济逐步恢复良性循环,有效融资需求也将回升。业内专家认为,前期政策效果还在逐步显现,将带动有效需求复苏回升。未来经济政策着力点将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随着消费恢复,经济循环会更加顺畅,也将创造出新的有效融资需求。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